Qualification and honor
馬國華 力控科技創始人之一
“力控在發展過程中始終秉承為中國工業立心,為數字經濟立命,為工業軟件引領未來,為工業安全夯基石的使命,致力于做中國工業軟件的‘工廠派’,用自主技術、產品、服務形成的中國的產業生態,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服務于中國制造。”
馬國華:力控科技的創業團隊是國內最早的國外先進控制系統用戶群體之一,當時對于我們這群初出校門的學生來講,我們既感嘆于當時計算機技術用于工業生產控制的強大威力,也深深地被它的魔力所吸引,內心產生了研發自主工業控制系統的強烈愿望。力控科技的創業、發展和壯大正是源于這種使命感、責任感和內驅力。1995年,我們的第一個研發成果成功應用于天津14萬噸乙烯工程的油品罐區監控系統;1999年我們在大慶油田天然氣分公司成功地用自主SCADA產品批量替換掉美國的PARAGON產品,正是大慶天然氣公司這個項目讓我們成為國內最早基于PSDN開發INTERNET應用的SCADA軟件廠商。
和90年代中后期迅速崛起的一批國內自動化軟件廠商一樣,力控科技經歷了市場從不了解到了解、熟悉的漫長過程。力控清晰地認識到軟件是自動化系統的核心和靈魂,用戶的提質增效等生產改進需求必須依托高效的軟件系統,以信息化引領生產方式革新是工業生產的永恒課題。因此圍繞工業數據采集、存儲、展示、傳輸、建模、計算、分析利用、防護為主要內容的自動化軟件是力控的核心業務。
自從1996年基于32位的ForceControl V1.0問世之后,數年間,力控陸續推出了pSpace、 eForceCon、FC-MES、Fportal、pStrategy、pFieldComm、pSafetyLink等產品,并逐年更新迭代。在2016年后又推出以生產信息化FinforWorx產品和綜合可視FWebView產品為核心,面向各個工業領域提供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解決方案,以及力控ForceCon+工業云解決方案,以邊緣服務、工業云實時庫、工業物聯網平臺、工業云SaaS開發工具等軟硬件產品助力企業實現工業互聯網。另外,力控科技在工控信息安全方面的子公司——力控華康,具備完整的工控信息安全防護產品線。
經過近三十年的厚積薄發,力控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在石化、化工、冶金、煤礦、制藥、能源管理、水利水務、新能源等行業均有成功應用。最具代表性的有南水北調北京段、上海竹園污水處理、榆林機場能源管理平臺、中石油油氣生產物聯網A11項目、京能集團寧夏紅墩子煤業綜合自動化系統等,到處都能找到力控科技產品應用的實例。
除了服務于國內市場,力控還積極參與國際項目,提高中國本土自動化軟件的競爭力,軟件產品出口到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多個國家及地區,以ForceCon產品家族為代表的力控軟件產品已經成功地應用于火箭發射、西氣東輸、國家正負電子對撞機等國家級重點項目及工程,成為中國自動化及工廠信息化軟件的行業標桿,為民族裝備國產化提供了有力的兩化融合解決方案支撐平臺。
力控科技以技術優勢贏得了眾多中國工業500強企業的支持,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神華集團、中國電子、中船重工、中國航天、中煤集團、酒泉鋼鐵、昆侖燃氣、新奧燃氣、富士康等,是中國智能制造與智慧市政領域的生力軍,在打破國外品牌一統天下的格局方面功不可沒。
公司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及自主可控,先后參與多項國家級、行業級標準制定,擁有多項專利以及近百項軟件著作權。技術研發人員占比超過30%, 公司堅持以國內及國際的高標準促進企業發展,先后通過ISO9001體系、軟件成熟度CMMI3級、住建部電子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資質二級、信息系統建設及服務能力登記證書等國際、國內認可的資質審核。
力控在發展過程中始終秉承為中國工業立心,為數字經濟立命,為工業軟件引領未來,為工業安全夯基石的使命,致力于做中國工業軟件的“工廠派”,用自主技術、產品、服務形成的中國的產業生態,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服務于中國制造。
馬國華:力控科技的創業過程和絕大多數的創業企業類似,是一個在一個曲折的道路上螺旋式上升,不斷地自我改進、自我修煉、自我提升的過程。
一個企業必須擁有愿景與使命,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守初心,牢記使命,明確各個階段的戰略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技術研發、市場開拓、人才機制、企業管理、資金籌措等每個環節都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我們創業團隊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成長。隨著企業規模的壯大,今后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只會越來越大。可以這么說,能解決多大的問題,企業就能成長到多大的規模。
總結以往心得,解決任何問題,我們都須要聚焦目標,做到以人為本,寧心靜氣,誠心正意。
馬國華:2019年全球工業軟件市場規模達到4000多億美元,而國內工業軟件產業規模僅占全球市場的6%。在生產控制類軟件領域中,西門子、施耐德、霍尼韋爾、ABB等龍頭企業的營收規模合計更是達到了37%(賽迪《中國工業軟件發展白皮書(2019)》),國產軟件企業長期處于劣勢地位。
國外巨頭企業是我們參考與學習的對象,但國產替代并非是發展工業軟件的終極目標,而是一個重要的機遇。作為智能制造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工業軟件的發展持續受到國家關注。
自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提到要推進自主工業軟件體系化發展和產業化應用之后,國家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2021年6月的中國工業軟件大會上,國家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表示,我國工業軟件進入快速發展期,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下一步將從強化頂層設計、提升產業鏈水平、夯實產業基礎、完善產業生態、優化發展環境五個方面開展工作,著力補齊工業軟件等關鍵軟件短板,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支撐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攻堅中游,提升工業軟件、應用軟件、平臺軟件、嵌入式軟件等產業鏈中游的軟件水平,加速“補短板、鍛長板、優服務”,全面提升軟件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有了政策扶持,工業軟件的市場規模也實現了快速發展。明確了前進方向,剩下的就是奮起直追。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快速成長起來,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水平的工業軟件企業。
馬國華:中國的工業軟件發展存在諸多挑戰。國產工業軟件缺乏體系化競爭力,現象是工業軟件與自身工業水平存在著嚴重的不協調,實質上是基礎工業軟件底子薄,自給能力差。回顧近現代工業發展史,可以認為近現代工業的高速發展與工程計算能力是正相關的,而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又是計算能力的源泉。因此是工業軟件定義了近現代工業,且將繼續定義未來的工業。如規律如此,工業軟件應當與工業同步發展。
我們的工業軟件雖然底子薄,但工業軟件廠商數量眾多,擁有大量分散的成果,呈現嚴重的碎片化現象,很多成果是依托國外的系統平臺才能發揮作用。
因此,國產工業軟件亟需建立健全生態體系,使國產工業軟件形成上下游協同效應,互為支撐。
國外大型企業通過大量并購加速拓展產品線,逐步形成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運維管理的全產業鏈供應閉環,形成了完整的產品體系。
國產工業軟件核心技術掌握不足,產品在性能、功能模塊數量、平臺的穩定性上與國外軟件存在較大差距,產品線的完善度不高,軟件業務模型積累較少,智能化應用水平有待提高,缺少參與大型企業核心業務的機會,導致高端市場開拓受阻。
人才短缺問題也非常嚴重。工業軟件人才流失嚴重,國內還沒有成熟的人才吸引政策,大批人才流向海外;另一方面,金融和互聯網等行業因其高新特點,對工業軟件人才造成虹吸效應,致使高端人才大量流失。
其實追趕國外先進企業沒有捷徑可走,本質上還是要經過大量的投入和積累,以及場景的反復打磨,才能夠真正做好。
正因為了解國產工業軟件的不足,力控科技始終致力于修煉內功,發展自身硬實力。經過20多年的工廠管控一體化產品研發及解決方案的技術積累,力控在工業軟件、工控安全領域接連獲得多項知識產權發明專利、近百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參與到多個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主導和參與多個國家級重點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實施,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
力控科技是多個國家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實施單位,在先進制造、市政建設等方面積累了多個行業的解決方案和案例。力控ForceCon+典型的行業解決方案包括市政重點基礎設施智慧運維、流程工業生產管控及智慧計量解決方案、新能源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智慧礦山、油氣生產物聯網、冶金能源管控系統、智慧園區建設等,力控科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可深入融合如阿里云IOT、ET工業大腦等國內外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體系中,協助企業推動從智能生產到運營管理的創新,助力各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憑借自主創新能力,力控躋身北京市核心競爭力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關村瞪羚企業,獲得工信部、科技部、北京市經信局、中關村管委會等多個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及媒體、研究機構頒發的數十項榮譽及獎項。
不僅如此,力控近年連續獲得深圳前海母基金投資、杭實資管(杭州國資委下屬)領投、國投集團旗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基石基金、鴻鵠致遠資管等多家基金投資,融資金額超過2億人民幣,在技術實力與發展前景等方面均得到市場的普遍認可。
馬國華:信創的核心在于構建國產化信息技術軟硬件底層架構體系和全周期生態體系,解決核心技術關鍵環節“卡脖子”問題。目前力控在生態合作方面,與國內主流的芯片、操作系統、服務器等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力控的工業監控組態軟件 eForceCon-Linux V1.0、實時歷史數據庫系統 pSpace-Linux V1.0 、可視化平臺 FSmartWorx-Linux V1.0,完成了與飛騰、麒麟、龍芯、統信等多家信創行業頭部企業的技術適配。
信創領域的市場推廣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司參與工信部組織的展會,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及專利的產品pSpace得到肖亞慶部長、辛國斌副部長等多個工信部領導的高度認可及關懷。2021年首屆工控中國大會,我司聯合飛騰、龍芯生態伙伴聯合參展,辛國斌副部長及相關司局領導蒞臨展臺并指導相關工作。我司與中國電子集團旗下多家生態合作公司聯合推出工業級信創綜合可視化解決方案平臺,完全基于國產芯片、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基座構建,實現技術領先及自主可控,可廣泛應用于石化化工、冶金能源、市政、礦山等行業。
馬國華:國家發展資本市場的目的就是集全社會的資源去推動國家重點產業快速發展,因此走向資本市場是國家產業政策與企業自身相向聚合的結果。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也必須不負國家的重托,在技術和市場上取得突破,并早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力控科技得到投資者的認可,我理解應該是在戰略目標和發展方向上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
公司未來將堅持深耕工業軟件賽道。在研發層面,加大研發投入,堅持自主創新,縮短與國際領先公司的技術差距,產品在優勢行業及場景應用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業務層面,深耕工業領域生產制造的各個應用場景,為工業客戶提供優質、完善的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升客戶的市場競爭力,與客戶共同成長。無論是行業央國企、上市公司等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均可以通過公司的完整的售前、售中、售后業務流程實現提質增效、節能降耗、安全環保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服務。
在市場及品牌層面,積極建設公司的生態體系,特別是信創生態的合作,通過整合營銷模式擴大企業的業務觸點,助力企業營收新增長。今年通過與國內專業品牌咨詢公司正邦合作實現公司品牌的全新升級,讓力控成為客戶可信賴的品牌符號及代名詞。
在資本運作層面,力控科技當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提高成長速度,保持高質量發展。
馬國華,1989年畢業于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現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及應用專業,2016年入選科技部“科技創新創業推進人才”計劃,2018年入選由中組部公布的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目前在多個社會組織任職并出版多本著作。其領導的力控科技經過多年發展已成長為中國基礎工業軟件的中流砥柱,憑借產品技術研發方面的卓越表現,贏得了市場和用戶的高度認可。